分享

SHARE

海盗在前,家在后——一位远洋船长的自述
互联网 港口圈 2018-03-01 15:06:09 浏览  512

胡月祥,1982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,1993年3月起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集装箱船舶船长,至今已有26年"海龄"。现为中海集运"新美洲"轮船长,该轮为中海集运悬挂五星红旗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。2005至2007年,胡月祥船长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全诚信船长,拥有交通部高级船长证书。在船舶工作期间,他经常撰写航海论文、航海游记和其它文艺作品,并常见诸报端,出版《海盗在前,家在后--一位远洋船长的日记》一书。



他曾是驰骋大海的“新美洲”轮船长,他是勇斗海盗的海上卫士,他更是不遗余力为航海事业 振臂高呼的退休外公,他是航海界的网络人气明星“衣羊船长”。


至今已有35年“海龄”的胡月祥已经62岁了,他根据自己一生的航海经历 写了一篇文章,今天 就让我们来一起聆听 退休老船长“胡月祥”的故事....


我属羊,名字中‘祥’字拆开正是‘衣羊’,‘衣羊’是‘依洋’的谐音,所以我叫“衣羊船长”。作为一名远洋船长,我与海为伴,以海为生,我的航海生涯退休了,我的航海事业永不退休。


“我老了,要说现在眼前刚做过的事,或许马上忘记,可是几十年前的故事,却记忆犹新。特别是在航海生涯中遭遇的事情,仿佛就在眼前。”


我当上了船长了


小时候,邻家大哥被远洋公司录取了,邻家摆了盛大的酒宴招待亲朋好友。这位大哥成了村里年轻人的偶像,当然也是我的偶像,村里的年轻人都希望踏上甲板成为远洋海员。


经济困难时期,中国海员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。海员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,国家还提供优惠条件,享有工人阶级中最高特殊生活待遇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如果一位年轻人当了海员,那是全家的光荣,加上海员特有的制服,不亚于参军当兵。中国发展远洋船队后,海员不但政治地位高、社会地位也非常之高,海员职业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首选职业。


邻家大哥的远洋船舶到了上海,挂在定海桥系泊浮筒上,我们登船上去玩。船舶上的每一件东西都让我感到新奇。邻家大哥拿出了在国外买的塑料桶、双节折叠伞、便宜的衣服料子“炫耀”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晚餐时,他拿出了盒式录音机,听着来自港台的“靡靡之音”,那种享受啊,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。那天,我们在船上喝到了青岛啤酒,还吃上了一顿丰盛的晚餐,这让我更加心心念念地梦想着成为一名海员!


长大后,我终于如愿考进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,1982年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海员,穿上了海员制服,邻家大哥拥有的一切待遇,我也全都有了。1993年3月起,我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集装箱船舶船长,对自己的职业非常满意。



当我讲完后,获得了小朋友们的拥戴,成了他们心中的“明星”。如何给孩子们传授航海文化,我心里面早有数。小朋友喜欢听有趣的故事,你泛泛而谈“革命”道理,他们马上在下面给你“颜色”看,他们会坐立不安,左右动弹,心不在焉。


我是爱讲航海故事的“明星外公”


中国海员的社会地位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经历了曲折的变化。随着物资的丰富,海员的优越性不再,很多年轻人再也不会去选择海员职业。作为一名老船长,我看到如此的现象感到非常不安,心里一直想着如何为我们的海员去宣传、去呐喊。


中国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黄浦江举行,我终于寻觅到了宣传舞台!我积极参与到志愿者行列,在船舶馆的支持下,站在舞台上充分展现海员、远洋船长的魅力。每次在船舶馆出现,我都穿上船长制服,把自己的航海经验,变成一个个观众爱听的航海故事。在讲述中我发现,中国的民众其实是非常渴望了解海员的。



每年小学开学,我都会接到许多邀请——给小朋友们讲述航海的故事。的确,我肚子里的航海故事张口就来,毕竟已经在大洋上漂泊了几十年。如何给孩子们传授航海文化,我心里面早有数。


坐在大轮船上是什么感觉呢?有孩子发问。我模仿大风浪般的咆哮,告诉他们船舶在大洋中左右摇摆,就如同小时候睡在摇篮里一样,妈妈唱着摇篮曲在催眠,但是船的摇晃是要晕船的,而且还会“向大海交公粮”——呕吐的。


这么巨大的船舶,该怎么驾驶呢,会迷路吗?我跟孩子们讲,这就需要小朋友从小努力学习文化、科学知识,多走向社会课堂,了解各行各业所需要的知识。如果有志愿去航海的可以到海事院校学习船舶驾驶技术,这可不是像驾驶汽车那样简单,而是要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”,还要了解导航仪器,了解地球气象等综合性的知识。因此做海员更需要知识储备。


海员还有很多禁忌与习俗,这是海员对在大洋中航行、生活的敬畏心理。海员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放在碗上,这意味船舶的大桅遭遇风浪后折断了,船舶危险了;吃鱼不能直接翻身,这意味着船舶遭遇灾难沉没了。知道了这些之后,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吃饭礼仪,文明夹菜……


每次给孩子们讲过航海故事之后,我都成为他们心中的“明星”。孩子们说,“船长外公”身上的制服帅极了!


2010年12月27日胡月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世博会表彰会。


中国需要“郭川精神”


我自己当了几十年的远洋船长,所以我特别了解大海有多么凶险,也清楚征服海洋意味着什么,所以我更加钦佩那些敢于挑战大海的勇士,在这些人里面,郭川是我见到过也最感动我的一个。


郭川不是商船意义上的海员和船长,但他是航海家。全球的航海家都有个共同点,就是在航海史上演绎出了无数不畏艰难、勇于探险并顺利返航的传奇故事,航海家是英雄、勇士、智慧与勇气的象征。


想不起是在哪次航海活动会议上见过这位青岛汉子,记忆中,他的脸上写满了刚毅和坚忍不拔,带着航海家所特有的精、气、神。遗憾的是,我没来得及跟他打个招呼。当我听到他失联的消息后,心中咯噔一下,我直到今天仍然希望他能重新升起帆樯继续航程,顺利抵达上海目的地。


郭川失联了,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打动并感染着我们每个人,在今天的中国,我们应该如何发扬“郭川精神”,重拾郭川的航海壮举?我想这不仅是我一个退休老船长的事儿,更是中国航海界需要思考和努力的事儿。



中国航海文明发展得很早,郑和的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,写就了中国辉煌的航海史。但中国农耕文化体系长期疏于航海文化的传播、教育,与航海国家的航海文化基本不相融合,导致中国成为航海、航运大国而不是航海、航运强国。


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上世纪90年初,海员是十分受崇敬的。但大部分民众对航海文化的了解,几乎是空白,以至于在固有的农耕文化基础上,不自觉抵制航海文化。


随着科技的发展,古老的探险、冒险航海成分褪尽,海员变成了很多年轻人看不起的职业。当海员待遇红利破灭之后,少有年轻人参与航海职业,拒绝航海冒险精神,甚至读海事院校的航海学生也没有建立航海文化的概念,选择逃离这一需要持之以恒、像工匠般的海员职业。这让我这个做了一辈子的航海人感到非常忧虑。


但我相信,有像郭川这样的航海家的激励,有那么多关注和热爱航海事业的老百姓,有那么多对航海怀着好奇和热忱的孩子,中国的航海事业必定后继有人!


新闻投稿、爆料、信息发布请联系

E-mail:news@xtshipping.net
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互联网自媒体,不代表海运管家的观点和立场。